“卡不住”的领域:透视中国MEMS的底气何来?

2025

“卡不住”

打破封锁

MEMS势不可挡?

  • 01 赛博世界的“神经末梢”
  • 02 从消费电子“卷”出来的中国力量
  • 03 血海里练出的“肌肉”
  • 04 “农村包围城市”
  • 05 自己建“厨房”才是硬道理

赛博世界的“神经末梢”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手机能感知你在跑步还是躺着刷短视频?

为什么对着Siri说话它能听懂你的指令?

答案就藏在一个个比米粒还小的“微型芯片”里——它们叫MEMS(微机电系统)。

简单来说,MEMS就是把机械结构、传感器、电路“浓缩”在硅片上的微型装置。

它像人体的神经末梢,能捕捉声音、运动、压力等信号,再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设备。

你的TWS耳机里的麦克风、智能手表里的计步传感器、汽车安全气囊里的碰撞检测器,都是MEMS的杰作

1、这个“微型世界”的市场,看似不大,但它胜在“走量”。

2、按“颗”卖,单价虽低-全球1年出货量却高达54亿颗。

3、薄利多销的逻辑,被中国厂商玩到了极致。

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Yole Group 最新发布的报告,2024年大中华区MEMS(微机电系统)产业全球营收达到17亿美元,同比增长8.4%,出货量约54亿颗

在“AI+IoT+汽车电子”三重浪潮叠加下,Yole预计2024-2030年MEMS市场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.6%,到2030年,销量将达到66亿件,营收将达到20亿美元!中国厂商,也在这一轮技术与市场共振中,迎来了真正的“窗口期”。

AI+IoT+汽车电子三重浪潮叠加

从消费电子“卷”出来的中国力量

全球MEMS市场的“主战场”曾是欧美厂商的天下——博世、意法半导体等巨头垄断多年,但中国厂商用一场“卷王之战”,硬生生撕开了缺口。

在全球MEMS市场中,消费电子依然是最大单一应用板块。尤其是在TWS耳机、智能手表、AR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中,惯性传感器、麦克风与压力传感器的需求持续旺盛。

Yole指出,大中华区企业已成为这一市场的核心驱动力:在主流国产品牌手机、蓝牙耳机里遍布国产传感器的身影,凭借在性能、可靠性与成本平衡方面的优势,占据了主流可穿戴设备供应链的重要位置

MEMS传感器分类

消费电子:血海里练出的“肌肉”

TWS耳机、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,是MEMS的“天堂”。中国厂商在这里从“新兵”变成了“老炮儿”:

歌尔微:一年营收45亿,全球第五、中国第一,你的国产耳机里大概率有它的麦克风;

士兰微:加速度传感器占国内手机市场2-3成,六轴惯性传感器(IMU)出货量翻了两倍;

敏芯股份:营收创新高,还搞出了AI眼镜用的骨传导传感器——让你用骨头“听”声音,够朋克吧?

他们赢的秘诀很朴实:在性能、可靠性和价格之间找到“黄金平衡点”。

说白了,就是把成本压到最低,把响应速度做到最快,让品牌方无法拒绝。

但消费电子的饭不好吃——今天是苹果供应商,明天可能被踢开;利润比纸薄,竞争比角斗场残酷。所以,中国厂商开始“跨界”

“农村包围城市”:向汽车、工业进军

聪明的厂商不会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。

他们瞄准了利润更高、壁垒更厚的汽车、工业、医疗领域,用“边缘切入”的打法渗透核心。

新能源车越来越像“带轮子的手机”

智能座舱需要大量MEMS:语音交互要求麦克风的“信噪比”更高;车身震动监测需要惯性传感器;胎压监测、安全气囊也离不开MEMS。

工业设备的“健康监测”需要MEMS加速度计(像医生听诊器);

医疗领域的助听器放开非处方市场,硅麦和微型扬声器成了香饽饽;

甚至AI服务器的散热,都有人想用MEMS解决——真是“万物皆可MEMS”

在声学器件(mems硅麦克风)这块,基本实现了全链条国产化,从设计到晶圆到封装,一条龙服务。性能上,已经能跟国际一线掰手腕。

制造觉醒:自己建“厨房”才是硬道理

MEMS的本质是微制造技术——设计再牛,工厂做不出来就是废纸

设计和工艺,是MEMS公司的两条腿,缺一不可。

过去中国厂商大多是“Fabless”(无工厂设计),别人的“厨房”炒菜,看脸色、速度慢。

现在,我们自己的“厨房”建起来了,从8英寸到12英寸,这不只是晶圆尺寸变大了,更是产业雄心的体现。

更大的晶圆意味着更低的单颗成本更高产量,这是规模经济的铁律。

Why/为什么称之为“觉醒”?

因为背后是一种深刻的认知:

在半导体行业,没有制造,就没有话语权,更没有安全感。一切技术优势,最终都必须落地为稳定、可控、具备成本竞争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。

中国MEMS的崛起并非空洞的口号,而是上述剖析出一条清晰扎实的路径。

最关键的一步,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“借厨房”“自建厨房”的转变——把制造这一命脉,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。

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、汽车和工业制造基地,中国本土MEMS企业天然具备“近场优势”:离客户最近,离需求最近,离市场的炮火声也最近。一旦这样的产业共振形成正向循环,其释放的能量将是惊人的。

所谓“势不可挡”,从来不是因为天赋异禀,而是在正确的方向上,用最扎实的方式,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坚定。

华芯邦集团MEMS领域核心优势

在中国MEMS崛起的浪潮中,华芯邦本身就是硅麦赛道上的一匹黑马,作为专注于MEMS硅麦元器件的企业,将技术创新结合敏锐市场洞察力,在硅麦领域闯出了一片天。

华芯邦依托多年芯片设计、先进封测规模化制造能力,与华芯云睿科研积淀聚焦MEMS传感技术的底层创新。二者联合研发的MEMS传感器硅麦声学传感器系列已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落地-围绕MEMS硅麦打造了覆盖消费电子、电子雾化、工业等前瞻新兴领域的多元化产品矩阵,构建了“前沿研发-成果转化-产业化落地”的紧密协同机制。

当前中国MEMS产业正站在“追赶与超越”的临界点。过去十年,中国厂商在消费类应用中已经建立起全球话语权;未来十年,决定格局的关键将是能否在高性能、智能化与系统集成上实现突破。

你身边的每一个微型芯片,都藏着中国半导体的雄心。未来,这些“神经末梢”将连接起更智能的世界——而中国,正站在潮头。

转发请备注出处:https://www.hotchip.com.cn/kbzdly/

滚动至顶部